高明来到莫斯科后,对这里的金融市场的情况仔细地研究了一番,他现在他的银行吸收卢布的同时,确实有n多家‘皮包银行’也在做同样的事,这也坚定了他对卢布未来暴跌的走向的信心,这里的历史并没有什么改变,那么,著名的‘五百天计划’就要在几个月后开始了,大批资质优良的苏联企业将被以白菜价贱卖了!五百天计划是叶利钦提出的深化经济改革的一项计划,所谓深化经济改革其实就是要全盘西化,其中最为核心的举措之一就是把所有的国营企业统变成私有化,向民众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债券,目的就是要使体制改革不可逆转,大约是每人一万到一万五千卢布不等,约合三四万美元。这对于每个苏联人来说无疑是一笔外财,因为他们普遍认为原来国营企业也不是自己的。
当然,这在许多后人看来,确实是一种极为幼稚愚蠢的做法,也是导致苏联的国力被榨干的重要手段之一。也许很多人到后来还没有明白苏联,这个在当时gdp已经达到美国的6o%的国家,为什么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了赤贫,连饭都吃不上了呢?他们几十年积累的财富都跑到哪里去了呢?正确答案就是通过金融,这是一场没有刀光剑影的战争,但战争的结果是美国人兵不血刃地抢走了苏联人荷包里最后一枚硬币,这是一场极为高明的玩家才可以玩出来的游戏,大致的步骤如下:
美国人先是对苏联人进行**,让大多数看惯了内部体制的弊端的苏联人对资本主义心生向往,在心里完全接受了所谓的自由经济,整个国家上上下下都弥漫着对美国式的繁荣的崇拜和对苏联体制所有弊端的‘深刻反思和抨击’。然后美国人就以盟友的姿态亲切地出现在苏联人的身边,为他们出谋划策,指点迷津,进一步地让他们进行美国式的自由选举,放开金融和汇率市场,把企业变成私有制,这也就是‘五百天计划’的实质。当然,那些‘皮包银行’们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他们大量的吸收了卢布,然后又以较高的利率通过同行拆借的方式继续吸纳市场上的卢布,等到他们手里的子弹充足的时候,就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大肆唱衰国有企业,使苏联人民认为那些国有企业都没有什么分红能力,自己手里的私有化债券根本不值什么钱,与其拿着还不如卖掉换来现钱。与此同时,这些银行大量地收购那些债券,使得苏联的国有企业在这个‘新兴的债券市场’上就被自己卖掉了,而且价格低得让人都不敢相信。
到了这一步,一般的比较厚道比较业余的玩家这时也许会有收手的念头了,那样的话他就不会成为顶级的玩家,虽然他已经卖到了很便宜的东西。不说别的,计算评估苏联企业价值的方式和美国企业的完全不同,他们只看账面上的价值,没有无形资产的计算,也没有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的折现(这个折现计算企业价值的方式是美国企业通用的方式,简单地比喻就是你买一只母鸡的时候,要把她以后每年可以下的蛋的价值都算上)。至于无形资产,苏联**概还没有这个概念,他们不认为这个无形资产会比实打实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