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这是什么反应,王应熊有点摸不着头脑,不至于啊?
六部之中,刑部的权柄并不算重,再加上皇上重开厂卫之后,地位愈发一落千丈。
可以说这个位置就是一个鸡肋,根本无关朝堂大局,这也是他和温首辅没有全力去争夺的原因。
难道皇上因为他是东林党人?
“他有什么功绩?”
片刻过后,崇祯皇帝抚着额头,幽幽问道。
无语,真的很无语。
这个废物怎么突然跑出来了。
这让崇祯皇帝心里非常不舒服。
因为,这让他想起扬州十日和几十万被屠杀的百姓。
“功绩倒是平平,只是居官廉洁勤慎,故而臣和温首辅没有阻止。”
王应熊长叹一声,实话实话。
看得出来,皇上不喜此人,他们做错了。
怎么处理这个废物,崇祯皇帝此刻也正在头疼。
对于史可法,崇祯皇帝是这样认知的,对他誓死不降建奴,应当充分肯定他的民族气节。
可是,除此之外,就没有了。
倒是蠢事干了一箩筐。
作为政治家,他在策立新君上犯了致命的错误,导致武将窃取“定策”之功,大权旁落。
作为军事家,他以堂堂督师的身分经营江北将近一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一筹莫展,毫无作为。
直到建奴主力南下,他所节制的将领绝大多数倒戈投降,变成建奴征服南明的劲旅,史可法驭将无能由此可见。
然后,就是汉人浩劫开始。
每件事情到了他手上,他可以保证给你办砸了。
一句话,此人是文人误国的典范,废物一个。
崇祯皇帝不敢用,用不起,代价太大啊!
“着吏部让史可法致仕安享晚年,朝廷每月依旧发放俸禄。”
想了半天,崇祯皇帝终于决定,对这个“民族英雄”进行闲养。
偌大的帝国,养几个闲人还是没有问题的。
还是朕厚道啊!
“臣遵旨!”
王应熊口里应答着,心里却暗自苦笑,让一个三十多岁年富力强的人安享晚年,皇上这是什么套路?
致仕后却依旧发放俸禄,难道准备以后起复使用?
真是君心难测!
“工部尚书一职由南直隶户部侍郎毕懋康担任,毕懋良任工部兵仗局管事。
至于刑部尚书一职,爱卿和温首辅拟定即可。”
崇祯皇帝打了一个哈欠,随意的对王应熊吩咐道。
如今,人事权崇祯皇帝算是牢牢掌握在手里了。
自己口谕,内阁拟旨,司礼监批红,吏部任命,一条龙下来酸爽无比。
再也不要在朝会上去扯皮。
现在,崇祯皇帝又打算把刑部搂在怀里。
如此一来,加上厂卫,相当于公检法都在手里掌控着,抓人、刑讯、判决都由朕说了算,就问谁敢不服?
王应熊闻言大喜,皇上这是让他们决定刑部尚书啊!
作为政治人物,谁的夹带里没有点货?
见皇上有点困乏,王应熊俯身告辞离去。
崇祯八年十月的京城,迎来大明天下豪杰,原本六年一度的武举提前两年开始了,俗称恩科。
武举考试的重点,是武艺。
所以,这次武举由兵部主导,礼部为辅,和科举考试并不一样。
当然,这也是崇祯皇帝坚持的结果。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