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战争并不可怕,尤其是在李文渊给西域军定下的规则之中特别提到了阵亡士兵的抚恤这件事情。毕竟打仗没有不死人的,一场战役下来,死伤千八百人都属于正常情况,所以在抚恤的政策中提到,军队中的士兵阵亡之后,其直系亲属仍然可以领取这名军人相应的二十年的军饷作为抚恤金。同时,如果家中还有老人或者是孩子的话,那么除了可以继续领取二十年的抚恤金之外,他的孩子后代都将由官府负责抚养成人,他家中的老人自然也是有官府负责养老送终的。总而言之一句话,只要你没有在战场上做逃兵,只要你是倒在了战斗的路上,那么即使你不幸阵亡牺牲,你的家人也会受到政府的细心照顾的。
除了李文渊之外的任何一方势力都做不到像李文渊这样大手笔的支出抚恤金来,毕竟他们中的很多人还在为了下一个月的军饷从哪里来而发愁呢,此时又哪里有闲钱来去照顾那些牺牲了的士兵呢?反正只要去民间抓壮丁,那当兵吃粮的人还不是要多少有多少?何必学李文渊去搞什么花里胡哨的抚恤金呢?更何况那可是二十年的军饷啊,这可不是随随便便说着玩的。这样的政策最终会导致每牺牲一名士兵,军队中就多出来一个吃空饷的人。那些人可都相当于是抱着铁饭碗的,既不用担心失业,也不用担心被主家苛责。长此以往下去,可绝对是一笔不的支出啊。
曾经有人提出说给那些阵亡士兵的家属二十年的军饷作为抚恤有些太多了,打仗哪里有不死人的?这样不是在给李文渊自己原本就脆弱的经济链条上又增加了一些负担吗?所以有人建议过李文渊,不用给那些阵亡士兵的家属二十年的军饷,直接一次性多发放一些钱作为抚恤,一次性结清也就可以了。当然,关于替阵亡士兵抚养孩子和赡养老人这件事情,满朝文武官员谁也不敢提出反对的意见。毕竟谁要是敢提出来,第二天就会被人骂的臭了大街。忠诚和孝顺这两个品质在古人的眼中远比后人所能想象到的极致还要重要的许多。
至于这个提议,李文渊想都没想就直接否决掉了。毕竟这些人作为士兵已经为大隋付出了自己最为宝贵的生命,同时也尽到了自己作为一个士兵应该尽到的责任了。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