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我对主角一行十一人的命运全身心投入,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左右我的思维,操纵我对结局的期盼。他们最后或许会成功吧——这点意识我还是有的,但恐怕会全军覆没。悲壮低迷的气氛、疲于奔命的行进,首尾难顾的战斗,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这是要开虐呀。从小我就害怕虐心情节,李连杰身上多挨了反派两下,我都哭。啊,我晓得这种故事的尿性,这十一位英雄就是十一个***——有去无回。果不其然,中途折了俩。正当我全神贯注准备承受更大的打击时,第一部结束了。
第二、三部的观影心情比较顺畅,这得益于逐渐明朗而希望的前景。现在知乎上的讨论,也是喜欢第二部的人多一点,必竟它是整篇神话一扫阴霾的转折之处。
分割线,分割线,分割线,分割线,分割线,分割线,分割线,分割线,分割线,分割线,分割线,分割线。
我就用这个文字来简单代替一下,不要见怪啊!
首先写书的人很牛,牛津大学的语言学家,托尔金在发表《指环王》之前,其实在写《精灵宝钻》,指环王只是其中的缩影,它是众多纪元中一小部分,指环王也既是第三纪元的事情了,《指环王》依靠其强大的历史背景(托尔金笔下创造的宏观宇宙)引发观众对中土世界未知秘密的探寻,每个人名字,姓氏,都有丰富的历史内涵,每座城市都有不为人知的过往和经历,就比如很少出现的大反派-索伦,其实早就出现在第二纪元的人物,是黑暗魔君米尔寇的仆从,每个人物,每座城市的背景都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这就赚足了观众的好奇心。当然,《指环王》也有其本身的文学价值,拥有丰富的美学造诣,仅其中创造的语言就多数十种,而托尔金的儿子就是因为彼得把《指环王》拍成战争片,不让他拍《精灵宝钻》,导演并没有把其中的美学价值给表现出来,但是由于故事的情节,内容的丰富,人物的个性,以及托尔金的叙述手法,强调一下的是《冰与火之歌》的作者也是仿造托尔金的叙述手法,指环王系列依然十分经典,目前奇幻类的电影也没有能超过他的,包括《哈利波特系列》,所以指环王评分高实至名归,如果实在不懂其中的内涵,可以去读一读《精灵宝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