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什么他们交手的?”桂小五郎问道前来报告的人,要知道激进尊攘派和幕府之间一直就是摩擦不断,如果只是因为一般事件交手的话,桂小五郎也就安心了,毕竟酒馆里面能够让桂小五郎一时转变态度的原因是因为武田信茂告诉他自己的“好同志”们很可能做出一些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而深谙政治之道的桂小五郎深切的知道,在已经失去了大义名分的情况下,任何过度的行动都很可能使得自己的队伍背上一个不该有的名号“破坏(恐怖)分子”,这种时候失去了政治发言权的一方实际要做的就是示弱,装惨。从而重新获得在公众舆论范围以内的“大义”,而不是找上十几个人带着炸药包去炸世贸大厦,毕竟没有人会认同任何一起恐怖活动。除了恐怖分子自己。
而且恐怖分子的名头一旦背上是很难脱掉的,这种耻辱是要伴随一生的,从这里也就不难推导出为什么维新以后新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处理活动,一些当年有名的尊攘分子都毫不犹豫的被除名,而且更是通过废刀令一次性的试图解决所有的过往历史,要知道那些武士实际上一个个都是好兵要耍刀会耍刀,要打枪会打枪的。拉进兵营回炉再造不要几个月都是好兵,而本来给于武士的俸禄可以直接转化成为军费,并且军人自古以来都是一个特殊的特权阶级。武士里面最过分的无外乎就是多了一个可以随便杀人不算犯法,可这条特权实际上至今为止都是军人的一个隐性特权,只是日本武士把这条特权给纸面化了,至于只有武士才能当官这个特权则基本上没有丝毫动摇。为什么呢?在旧幕府时代下就已经不是每一个武士都是官了。能够当官的都是大族,普通武士有当官的吗,明治以后不能当官的武士还是不能当,大族该吃肉还是吃肉的,没有丝毫的变化。至于是为了彻底解决各藩问题,那更是笑话了,新政府自己用农民组建的军队一样也是四处来的,最后不都还是被洗脑成了“皇军”。武士就洗不得脑了?
况且明治政府也不是说对待所有武士都是废刀令一刀切,要知道几个近卫师团那都是旧武士。而且都是戊辰战争中最能打的,你看武士不也是能收编的嘛,所以归根结底,新政府拿武士开刀在历史书上有这样那样的大义理由,实际上只是为了把自己的过去全部抹掉,把不光彩的过去纷纷留在历史尘埃里面,只留下“维新志士”“一心为国”“披荆斩棘”“消灭旧幕府”“建立新日本”这样的丰功伟绩罢了,用完就扔就好了。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最后可以被称作狡兔死走狗烹的局面实际上就是激进尊攘分子自己一手种下的苦果,不清除你们我新政府的法统就是恐怖分子出身,消除了他们的历史以后新政府就成了救世主,这一天一地完全就是两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