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陆军内部业充斥着对两种坦克的信任与褒奖。但是作为穿越者的徐杰可没有放松对陆军装备建设的关注,因为他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人可以迅速弥补技术差距,历史上,苏德战争中从4号坦克的75l24火炮到虎式的88l56火炮一共才用了多长时间?现在双方的技术角逐只是刚刚开始,还远未到耗尽潜力的程度,29型坦克的火炮才75l40。论性能不如历史上的德国75l48火炮。而后者在2战后期也不过是大路货的标准。更为强悍75l70和88l56以及88l71这些大杀器是肯定会出现的,而从防御上来讲,虎王正面的装甲厚度却是过分。但是豹子的倾斜55度厚达80的首上装甲依然是一个难过的坎!不管美英怎么认为,反正华夏是绝对不能放松陆军装备的研发的。尤其这次战争华夏的对手是一战中最强的德国陆军。
不用说。一直追求质量优势的德国陆军肯定在研制新式坦克,而华夏新一代坦克的研制工作也将拉开序幕。在华夏新一代重型坦克的设计要求上。徐杰明确的要求至少可以装备90l50级别的火炮,同时拥有不输于历史上豹子的车体防护和潘星坦克的炮塔正面防护,而侧面装甲的厚度也要达到60以上。如果不过分压缩成员空间的话,这样一款坦克即使采用传动和发动机后置、参考历史上的潘星坦克,这个重量也要达到45吨左右,这对于这款坦克的子系统的性能以及稳定性要求无疑会很高。徐杰不求这款坦克能拥有历史上豹子那样迈巴赫230超频版的动力输出,至少500马力你要有吧?而且稳定性要高一点吧!
至于说为何你不仿制历史上的t44坦克?这款坦克纸面性能很强啊。道理很简单,虽然这款坦克出来的不晚,但是人机效应实在是太茶几。而稳定性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虽然采用了发动机横置来减少重量,但是这东西的稳定性一直很悲催,等到毛子搞出来更好的t54后,44的稳定性终于解决了,而美国人的巴顿也出来了。从性能上看,除了is7和t64(首次采用复合装甲)出来的时候俄国人有较大优势,其它的时候因为子系统和人机效应的问题,is2并不比潘星优秀。而t54也不比巴顿强。
考虑到这款坦克将作为华夏在未来2战前中期的装甲力量的支柱,所以徐杰不要求这款坦克研发速度多快,但是一定要稳定耐用,而且要有较大的升级潜力。要求在设计的时候预留一个足够大的炮圈,可以容纳未来的90l70级别的火炮或者是105l52级别的火炮。同时要求在负载上拥有一定的余量,以便可以像历史上的小飞象坦克那样增加额外的装甲。
不过很显然。这样一款坦克的性能明显超出了现有科技水平,诸如发动机、变速箱等设备需要重新设计。再考虑到实验和试车以及大量装备,这个过程肯定会比较漫长。而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潜就成了华夏陆军总装备部需要纸面的问题了。29型坦克作为一种量产的中型坦克其实很成功,30多吨的重量不算高也不算低。如果能换上新的子系统的话,作为装甲战的主力中坦撑过2战中前期一点问题都没有。于是乎,一系列轰轰烈烈的改进计划就此拉开。
第一种改进自然是提升29型坦克的火力,30多吨的坦克装一门75l40级别的火炮只是权宜之计。看看德国2战的4号坦克装了一门75l48的火炮。而苏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