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说:“崔珏乃是太上先皇帝驾前之臣,先受潞州令,后升礼部侍郎,在日与臣八拜为交,相知甚厚,他如今已死,现在阴司做掌生死文簿的酆都判官,梦中常与臣相会。
此去若将此书付与他,他念微臣薄分,必然放陛下回来,管教魂魄还阳世,定取龙颜转帝都。”
太宗闻言,接在手中,笼入袖里,遂瞑目而亡。
唐太宗一闭眼,就来到了阴司地狱,果然见到了判官崔珏,于是,赶紧递上了魏征的“人情信”,这个信上写的分明:
“辱爱弟魏征,顿首书拜大都案契兄崔老先生台下:
忆昔交游,音容如在,倏尔数载,不闻清教,常只是遇节令设蔬品奉祭,未卜享否?又承不弃,梦中临示,始知我兄长大人高迁。
奈何阴阳两隔,天各一方,不能面觌,今因我太宗文皇帝倏然而故,料是对案三曹,必然得与兄长相会,万祈俯念生日交情,方便一二,放我陛下回阳,殊为爱也,容再修谢,不尽。”
这个崔判官,活着的时候,曾是大唐的礼部侍郎,相当今日的教育部长,到了阴司亦从事笔头工作,做了阎罗王的高级书记员,加之又与魏征交好,而后代子孙亦得了不少好处。
有了魏征这样一封人情厚厚的书信,太宗皇帝算是走运了,于是,两人携手走进了“幽冥地府鬼门关”,非常友好的见到了阎罗王。
毕竟是皇帝到来,平时凶恶的阎王,这次殷勤的有些令人受不了,说那阎罗王在森罗宝殿上,控背躬身迎迓太宗,分宾主坐定。
约有片时,阎罗王拱手而进言曰:“泾河鬼龙告陛下许救而反杀之,何也?”
太宗道:“朕曾夜梦老龙求救,实是允他无事,不期他犯罪当刑,该我那人曹官魏征处斩,朕宣魏征在殿着棋,不知他一梦而斩,这是那人曹官出没神机,又是那龙王犯罪当死,岂是朕之过也?”
阎罗王闻言,伏礼道:“自那龙未生之前,南斗星死簿上,已注定该遭杀于人曹之手,我等早已知之,但只是他在此折辩,定要陛下来此三曹对案,是我等将他送入轮藏,转生去了,今又有劳陛下降临,望乞恕我催促之罪。”
言毕,命掌生死簿判官:“急取簿子来,看陛下阳寿天禄该有几何?”
崔判官急转司房,将天下万国国王天禄总簿,先逐一检阅,只见南赡部洲大唐太宗皇帝注定贞观一十三年。
崔判官吃了一惊,急取浓墨大笔,将“一”字上添了两画,却将簿子呈上。
那阎罗王从头看时,见太宗名下注定三十三年,阎王惊问:“陛下登基多少年了?”
太宗道:“朕即位,今一十三年了。”
阎王道:“陛下宽心勿虑,还有二十年阳寿,此一来,已是对案明白,请返本还阳。”
于是,那唐王离了阎王殿朝那酆都城门口走去,不料却闯进了枉死城,只听哄哄人嚷,分明说“李世民来了!李世民来了!”
太宗听叫,心惊胆战,见一伙拖腰折臂、有足无头的鬼魅,上前拦住,都叫道:“还我命来!还我命来!”
慌得那太宗藏藏躲躲,只大叫:“崔先生救我!崔先生救我!”
判官道:“陛下,那些人,都是那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处草寇,众王子、众头目的鬼魂,尽是枉死的冤业,无收无管,不得超生,又无钱钞盘缠,都是孤寒饿鬼。陛下得些钱钞与他,我才救得哩。”
什么是那“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处草寇”呀?这里指的是:隋末农民大起义时的那些死难的英雄豪杰。
当时天下大乱,各地农民起义军风起云涌,什么瓦岗寨呀,幽州城呀,相州府呀,济南府呀……,从南到北,从西到东,群情激荡,前赴后继,死伤无数,这些人,死后化作了鬼魂,齐聚在这里。
而起义最终的结果,那是隋朝灭亡了,李家父子开创了大唐,也就是说,那无数个打拼天下的英雄豪杰们死掉了,而胜利的果实,却让李家父子获得了。
那么,当年与李家父子一起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