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大唐末年,朝局混乱,朝廷腐败,藩镇割据,战火不断,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所谓官逼民反,历尽多年的战火,老百姓再也无法忍受这腐败的李唐王朝,终于在唐僖宗乾符五年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即黄巢起义。这次起义沉重打击了外强中干的大唐,为李家王朝近三百年的统治画下了句点,也造就了无数风流人物
在熊耳山下,空相寺以北二十里处有一小庙,名曰:圆济寺,它本是一乡间小庙,连名字也没有,但因为在寺庙门口曾经有一颗大梧桐,每到夏天梧桐树枝繁叶茂,树下便成了纳凉胜地,相传达摩祖师曾多次在此树下为众生讲道,并为此庙取名圆济寺。两百多年过去了,那个梧桐树早已没了,但因为这里曾与达摩结缘,后来空相寺便将其买了下来,作为其一份产业,也算是对祖师爷的纪念。由于圆济寺只是乡间土庙,并非名声古刹,因此多年来也非是香火鼎盛,只是一直受空相寺照顾,这才勉强生存了下来。
现在的圆济寺里只有三个和尚,一老,一少,一小。老和尚行空乃是主持,平日沉默少语,终日在禅房打坐念经,很少与外界接触,寺里的日常杂务通通交予大弟子静缘打理。这静缘乃是一大胖子,看起来憨态可掬,贪吃暴躁,但是他天生聪慧,尤其擅长账目,采购,租借等经营之道。自从佛教传入中土,历经数百年发展,到现在已经是根深叶茂,不仅受到平民百姓的拥戴,就连皇家也对他推崇不已,因此各大古刹也不少受到封赏,故而像空相寺这种大寺庙几乎都有数百亩田地,寺庙僧侣将这些田地租借给附近百姓从而赚得粮食银两,加上平时里众信徒的香油钱,这就组成了一个寺庙的所有经济来源。由于僧侣慈悲为怀,不像地主那样田租贵,交粮多,他们只需满足寺庙平日所需即可,因此百姓都更愿意租种寺庙的田地。每月月初,静缘便会到空相寺领取圆济寺一个月的生活钱粮,因此多与空相寺执事堂首座(执事堂乃是分管寺庙所有后勤的部门)法严和尚打交道。法严见静缘聪明机灵,因此便将空相寺以西的五十亩田地交给他打理。故而他终日垮着个布袋子,在寺庙与田地间来回奔波,但也忙得不亦乐乎,看上去一点也不像个看破世俗红尘的出家人,反而更像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殊不知,要是每个和尚都能六根清净,看破世俗,那这偌大一个寺庙数百僧侣谁来养活呢?
这日,静缘既没有外出收租,也没有去空相寺拍法严和尚马屁,而是在圆济寺院子里破口大骂。“你这个小臭虫,真是屡教不改啊,老是给我闯祸惹事,丢尽了圆济寺的脸面。哦,不,是丢尽了整个空相寺的脸面。看我不打得你屁股开花。”只见一小和尚满身淤泥,灰头土脸,跪在静缘面前,见到静缘手拿藤条向自己打来,他拔腿就跑,边跑边大声哭喊道:“大师兄,不要打啦,不要打啦,小心又栽个大跟头。”话音刚落,就听得静缘“哎呦”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