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马当失守后,蒋价石下令守军全力反攻,第十六军、第四十九军奉命向日军发起猛攻,终于收复香山,可是此时日军106师团大军已经增援,况下,突然一个大捷传来,让蒋价石为之振奋。
这场大捷也让一个人在中国初步成名,这个大捷叫做万家岭大捷,这个人叫做薛岳。
万家岭位于江西省德安县,地形多为山地丛林,薛岳是武汉卫戍区第一兵团总司令,他在这里部署了七个军的兵力,力图阻止日军沿着从九江到南昌的南浔公路南进。薛岳利用这里的山地地形,部署了层层防线,先后挫败日军进攻的第6师团、101师团,其中一个联队长饭冢国五郎大佐被击毙,一个师团长伊东政喜中将受到重伤。日军始终无法打破薛岳防守的南浔防线,而这里却是一个必经之地,因为南浔公路东边是浩瀚的潘阳湖,西边是庐山所在的山区,只有这条公路是最佳通行地带。
此时冈村宁次已经失去了耐心,而就在此时他们的侦察机发现中国守军中间出现了一个防御漏洞,冈村宁次决定抓住这个机会。以此为突破点彻底突破薛岳军队的防线。九月下旬,冈村宁次命令106师团带两个星期干粮插入这个缺口,迂回第一兵团防御纵深。配合其他师团包围薛岳军。106师团四个联队,一万六千余人,做贼似的偷偷钻入中队的缺口,悄悄进入庐山南麓的万家岭一带。准备大显身手。
可是日军没想到这里是薛岳故意留给他们的通道,轮到对这一带地形的了解,日军拍马也赶不上薛岳,尽管日军的地图或许比薛岳的精密,但是薛岳这个人有一个好习惯。喜欢看地图,平时除了吃饭睡觉实地考察外就是站在地图前,他防守战这一带的地形早已经印刻入他的脑中了。基本上可以做到想让日军去哪里就让他么去哪里的地步,功夫做到了这一步,打胜仗其实已经是水到渠成了。更何况对手还是在南方一直没遇到敌手,骄傲满满的日军骄兵,指挥官又是冈村宁次这样的况传回了日本,日本天皇亲自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救援出106师团,因为在南方战场日军还没有被全歼一个整建制师团的先例,必须保持日军对中国南方部队的心理优势,因此决不能开这个头。
冈村宁次开始疯狂了,不顾一切的命令所有部队不顾伤亡的往前突击,薛岳此时却见好就收,果断的撤出部队放过了日军残兵,继续去稳固自己的阵地了。但毫无疑问,这场战役薛岳打赢了,同时这场战斗也显出了几个闪耀的明星,王耀武、张灵甫等。但是他们的舞台还没到,现在南方战场还属于薛岳。
但是一个薛岳,一个万家岭改变不了整个武汉保卫战的整体态势。
就在薛岳在南方奋战的时候,日军东久尔宫率领第二军,悄悄从大别山北麓进兵,打算经过六安、固始、潢川、罗山等地进攻信阳,然后沿着平汉路南下从北面包围武汉。负责指挥这次涵盖鄂豫皖三省作战的正是在台儿庄大显威风的孙连仲,徐州会战之后,孙连仲部队就调到了河南一带布防,并且得到了塞北军的秘密支持,兵力有所恢复。他在这里部署了四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富金山由宋希濂负责坚守,第二道防线则是由驻守台儿庄的田振南的30军,第三道由冯治安、于学忠军负责固守潢川。第四道胡宗南的17军团和22集团军防守罗山到信阳一带。
东久尔宫选择的这条路全程都是丘陵地带,从六安到信阳的公路就掩映在丘陵山地之间。而其间的富金山是最险要之地,这里呈辐射状面对公路,牢牢遏制着日军西进的道路。负责防守这里的是孙连仲军最具有战斗力的宋希濂部。而他的对手则是日军的狄洲立兵的第十三师团和筱冢义男的第10师团,前者久经战阵从南京徐州一直到马当等地处处活跃着她的身影,而后者则是日军机械化师团的样板,两个师团都是日军常备主力师团,战斗力强悍。
说句实话。宋希濂的71军虽然作风顽强,可是西北军的特点就是装备简陋,双方实力对比明显。宋希濂把自己的指挥所部署在富金山顶,命令手下部队一步也不许后撤,并且没有援军,在这种情况下坚持了七天,几万日军被死死拖在富金山下。但是宋希濂的起家部队36师经过这一战,从上万人减员打了七百人。但是结果是日军丢下数千具尸体始终没能越过富金山峡口。宋希濂部。在富金山一共坚守了十余天,伤亡一万五千人,毙敌六千多,在己方步枪子弹都不充足,而对方飞机大炮武装到牙齿的情况下,能打成这个水平。西北军是威武的。
宋希濂部的坚守为潢川防御争取了宝贵的准备时间,让中队在这里修筑了稳固的工事。并且也让胡宗南部从容的从信阳调兵在潢川后修筑了第三道阵地。而此时进攻潢川的日军是第10师团,师团长本来是叽谷廉介。但是因为台儿庄战败被撤职,换成了筱冢义男。第10师团此时立誓要报台儿庄一箭之仇,因为他们的对手恰好也是孙连仲的部队,倒也是有名有义。
但是日军却在一个外围阵地久攻不下,筱冢义男恼羞成怒,大放毒气,终于进兵到潢川。而当他们准备进兵潢川时,发现潢川已经成了一座空城,但是潢川又坚守了数日为胡宗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可是这时候在信阳以及外围修建了大量阵地的胡宗南,却没有遵从孙连仲甚至战区长官李宗仁严守信阳的命令,将自己的部队撤退到了信阳以西地区。让日军长驱直入信阳,打通了从信阳到武汉的路线,同时切断了武汉和北方的联系。
信阳失守,让日军从东北南三面对武汉造成了包围之势,蒋价石意识到武汉保卫战失败了。他在日记中写道,此时武汉地位已失重要性,即便勉强坚持,最后也是必失,不如决心自动放弃,保全若干力量,以为持久抗战保存力量与根基。
蒋价石决口未提胡宗南保存实力避战一事,可是掩盖不了一个事实就是,从徐州会战开始,总有中央军将领保存实力贻误战机之事,徐州会战台儿庄之时是汤恩伯,现在又是胡宗南,他们都是中央军的悍将。台儿庄之时是孙连仲的部队正面抵抗,损失惨重后来汤恩伯捡了大便宜,现在又是孙连仲的部队在前方死守,可到头来以胡宗南的部队退避结束。两次会战战前都是轰轰烈烈,也确实打了几场漂亮仗,可到最后却总是以遗憾收场,跟南京会战一样显得虎头蛇尾,让人颇为惋惜。没有强力的指挥,统一的思想与决心,作战计划和指令的贯彻几乎就是个笑话,不失败才是奇迹了。
10月24日,蒋价石宣布放弃武汉,自己飞赴湖南衡阳,至此武汉会战结束。(未完待续……)
()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