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看过去,土堆上方有了许多小孔,不少蚁菇菌丝被噬咬得不成样子,不少更多背上有薄薄透明质感翅膀的虫子从里面钻出来,使劲的摆动翅膀,然后歪歪扭扭飞起来,有的落在高处枝头上的,有的停在蚁菇上,有的则摔在地上腿脚朝天,半天爬不起来。
地面更加热闹,平时一心一意为生计奔波的大头蚁们现在多没心思工作了,胡乱跑来跑去,曾经只会觅食巡视领地的虫子们现在没头没脑的四处爬动,看得出来,它们很急躁,土堆出口来来往往一派忙碌景象,与往常不同的是,它们不是忙着寻觅食物往家里搬,而是从土堆里扛出米粒儿似的晶莹的卵,顺便带上食物,源源不断涌出来,自发组成队伍向远处进发。
它们在干什么,似乎显而易见。
依靠群体生活的虫子具备的天姓完全有迹可循,当合适的契机出现,它们会自发进行一些行为。所谓的契机,当然是有限的活动空间,过多的群体成员,填不饱肚子的食物和不甘寂寞的心,多种因素促使它们从蚁群中分离出来,前往新的地方落脚。
这种现象早有明确的说法分群。
长出翅膀的虫子自然不是没事飞着好玩的,它们都在物-色-配偶,尽管不是所有虫子都能幸运地完成了繁衍大计,也不妨碍它们遵循最原始的本能行动。
雌虫和雄虫的数量并不对等,具备生育能力能飞也不一定找得到配偶,时间很匆忙,它们必须尽快地完成自己需要做的事情,成功完成繁衍过程携带雄虫基因的雌虫会落到地面的队伍中,它会逐渐褪下翅膀,在队伍的拥护中离开。
在老蚁群里,它是只是一只普普通通的虫子,而到了新蚁群,它将是新皇。它们要到远离领地的地方扎根,至于能不能活下来,能不能发展起来,那就要看它们的运气和本身的实力了。
只要有能力,蚁群都会这么做,繁殖分群,好像没有得到多少效果,反正常冠是没有在附近发现第二个大头蚁窝。
如果常冠在这里,大概就能解开心头的又一疑惑,他一直都好奇蚁群到底是怎么回事,具体的社会结构是怎样的,猜测蚁群中肯定有一类虫子专职繁衍,很可能跟蚂蚁一样是能统治蚁群的蚁皇蚁后一类的存在,没有亲眼看到总是不算数的。可惜,他现在正忙着采集克罗克罗豆子。不免错过了这一幕。
大头蚁虽然在战斗力方面比普通蚂蚁强得不是一点半点,但它们的习姓不是没有共通之处,这倒好理解...错误的路有很多条,总不是死路,随便走都一样,而正确的路总是不多,它很难走,最终都是指向同一个方向。
蚂蚁能在地球上生存几亿年,从白纪诞生,恐龙灭绝它们都没灭绝,几乎遍布地球,足够证明它们的成功,大头蚁能在深渊里活下来,证明它们够强大,至于活了多久暂时还无从考究,但想来也是经过艰难求存进化才到今天的地步,在大方向上逐渐靠拢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蚁群分群会热闹个几天的,虽然没有什么动物会关心这种小虫子的生活,但它们的的确确是在按照固有的轨迹生活,几天之后,蚁群重新恢复了往昔的平静匆忙生活,把死在外面的同伴躯体收拾干净之后,看不出来这些小小的虫子已经完成了一年一度最重要的工作。
因为群体成员太多了些,也产生了多只可以带队筑窝的蚁皇,所以同时有几支虫子组成的队伍以土堆为起点,各自选了一个方向前进,它们走时毫不犹豫,没打算回头,甚至都没打算在附近逗留,要走远些,才能摆脱母群的影响,扎下根才有机会真正壮大起来。
却不知道,路上有多少艰险等着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