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起意创作《新宋》的原因让我付出了代价,在第一卷旧稿终于要写完的时候,我已经发现这个故事根本没有办法再写下去了。不懂历史的朋友可以将就,懂历史的朋友可以宽容,但是做为我本人,我却无法忍受。说句小气话,我也不希望将来我的导师或者同窗看到这篇小说而笑话我。因此修改在所难免——毕竟我是在写一个我并不是很熟悉的时代的历史,自负一点的说,如果是写西汉史,我根本不需要查书就可以把所有的史实说得不离十,另外几乎所有的细节我都有印象,并且我对那个时代的把握,也有我足以自傲的地方,不是随便一个历史系的学生就可以和我相提并论的。但是写宋代的历史就不一样,我这种半路出家纯粹凭自己兴趣来研究历史的人,较之科班生们,有着致命的缺陷:我们对于某一段历史可能特别的熟,但是在通史上,我们的基础并不牢靠。旧版的创作,包括新版的创作,都受制于我的学问——不懂得历史,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来理解那段历史,是没有办法写好一本架空历史小说的。以现在的情况来说,对于那个时代的历史,我已经有了一定的印象,第一卷修改的条件已经成熟。我不能等到全部写完再修改,因为旧版结构的不合理,让第二卷已经没有办法写下去了。
对于所谓的架空历史小说,有些读者认为就是纯粹的意yi,图得一种心灵的刺激。我承认这种因素是架空历史小说的一个大特点,但是我认为架空历史小说可以有更深刻的内涵。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现代人回到古代的奋斗史,来探讨一下某段历史究竟是在哪个地方出了差错,来演示一下历史的另一种可能,如果一个有足够能力的现代人——他既不是超人,也不是毫无能力的人——回到那个时代,他能够怎么做?用什么样的手段,他能把那段历史扭转,又能够扭转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我觉得这个主题,也是架空历史小说可以演绎的。而在另一个方面,我们也在探讨一下现代思想与古代思想直接交锋时,会有什么样的冲突。
我并不是想付予架空历史小说一个伟大的使命或者是沉重的主题,我只想指出,架空历史小说并不一定只能够意yi。我的《新宋》能够尝试的东西有限,因为我对那一段历名的了解,始终有着知识上的缺陷。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所以在修改版中,仍然会有意yi的成分,这种成分会让一些读者看得很爽,却同时会让另一部分读者看得不爽。但是无论如何,《新宋》如果在架空历史小说中能够占有一席之地,则应当是出于我后来有意识的一种尝试,就我上面提出一些主题——我们还可以阐述得更深刻一些,但是我不愿意我的小说变成论文,所以我只是浅尝辄止。我不能让每个读者都满意,但是我能够让大部分读者认为,《新宋》是“y亦有道”的小说。
我知道很多读者喜欢《明》,不过以阿越看来,《中华再起》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