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喜松哦了一声,好像这个谭晓松在哪里听过,一时间想不起来,车子性能很好,不到半小时就出了济南市,正沿着102省道全速前进,相信再过四十分钟就能到龙山。
途中谭晓松对李小苇介绍着风景,李小苇则是有些小紧张,马上要见人家父母了,准确说是要见“公婆”了,这小媳妇心理又开始作祟,一会整整衣服,一会看看发型的,还时不时的打听未来“婆婆”的情况。
谭晓松搂着她说:“别这么紧张,我爸爸你见过的,很和气的,我妈也很和气,对我可好了。她见了你一定喜欢。”
李小苇说:“毕竟第一次嘛,不紧张是不可能的。”
“嘿嘿,等以后来的次数多了就好了。”
等车子过了历城收费站后,谭晓松就告诉张喜松如何走,从省道上下来拐个弯儿,车子行驶到乡间小路上,离家越来越近,谭晓松心头没来由的有些兴奋。看着周边熟悉的景物,谭晓松眼里潮潮的。
到了家,谭晓松一马窜下车,还是那道大木门,这时他们家的房子还没有把围墙盖起来,显得有些穷困潦倒,看着这些,谭晓松心里发酸,父母把钱都用在自己上学,自己不能不争气啊。
他有些颤抖的敲开大门走进院子。院子里养的两条大狼狗闻见动静顿时叫了起来,屋子传来声音:“小雷啊,去看看谁来了,是不是你弟弟回来了?”
“妈,俺都看了好几次了!”
“让你去就去,啰嗦什么?”
谭晓雷不情愿的走出房门,看到的是泪流满面的谭晓松。
“妈,妈!小松回来了,你快来看啊!”谭晓雷一脸的高兴冲屋子里边大喊起来。
谭母闻声赶紧出来,看到了她朝思暮想了儿子。
母亲相比前生年轻了许多,可是不掩一脸的疲倦,谭晓松看着母亲,半天憋出一句:“妈!”
“儿啊,真是俺的儿回来喽!”谭母说着小跑过来,拉着儿子的手说:“嗯嗯,个子长高了,比你哥哥壮实呢。”
谭晓雷也在一旁高兴。
“妈,后边还有人呢,咱等会说。”谭晓松拉着刚下车的李小苇说:“妈,这就是李小苇。”
李小苇红着脸低声叫了声:“阿姨。”
谭母开心的答应着:“哎闺女过来俺瞧瞧。”拉过李小苇的手就往屋里走:“嗯,真人比照片上还俊呢!闺女一路上累不累啊?吃饱没?”
谭晓雷帮着把行李和年货搬到屋子里边,又来找一盒软大鸡烟给张喜松,张喜松摇摇手说不会抽,其实他是嫌这烟档次低,他想不明白处长跟谭晓松关系这么好,他没听说自己处长啥时候多了个穷亲戚。
“一路上辛苦你了。”谭晓松给他倒了杯热茶。
“没啥辛苦的,我任务已经完成了,就不逗留了。”张喜松茶也没喝一口站起来就告辞。
“小松,你怎么不留人家吃了饭再走啊?这都下面条了。”谭母从房里出来数落着谭晓松,“你这孩子,哎,司机老师,天这么冷的吃碗面走吧。”
张喜松说了声谢谢,开着车一溜烟没影了,走到半路上这丫一拍脑瓜子才想起来:这谭晓松不就是处长经常挂在嘴边的贵人吗……
再次回到屋里,李小苇拘谨的坐在房子里,打量着家里的一切,跟谭晓松交往半年来,她也大致了解他家中的情况,而且她也知道谭晓松这么拼命赚钱的原因所在,毕竟她的家庭情况跟这也差不了多少。
“闺女,来穿上这件棉袄。”谭母从衣橱里拿出一件棉袄,“这是按着照片上目量着做的,不知道合不合身。”
李小苇穿上棉袄后感觉很暖和,“阿姨,可合身了。您手艺真好,可暖和呢。”
“合身就好,合身就好!”谭母笑的合不拢嘴。
另外一间房内,谭晓雷正看着堆得跟小山一样的年货。
“我靠,小松子,你这是发大财了还是咋滴,这东西这么多?又是带鱼又是花生油的,还有人参,够咱家吃大半年呢。”
“呵呵,一些是我买的,一些是朋友送的!”
“乖乖不得了啊!”
“哥,等会跟我出去一趟吧,到镇上买点家电啥的,咱家那台14寸的黑白电视机得下岗了,再说这大冷天的,得安上空调。”
“哎!不得要钱啊?你哥我在外边混了半年多也没赚几个钱。”
“我有。”谭晓松说:“今天买些家电,明天咱去高官寨那边买个三轮车回来。”
“靠!半年不见,你还真发财了咋滴?瞧你这牛吹的,现在三轮车起码一万多呢,你偷啊还是抢啊?”谭晓雷鼓捣着年货说。